:::

作者簡介

林師模 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特聘教授
傅俞瑄 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
蕭代基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黃琝琇 逢甲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張桂鳳 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簡子寧 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
 

摘要

由於川普關稅政策涉及多國與多產業的貿易關係,許多經濟模型未能全面地評估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且缺乏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評估。本團隊應用E3ME模型,發現川普關稅政策對美中雙方的經濟皆有負面影響,且對南韓與臺灣的經濟衝擊更大;從環境層面來看,全球CO₂排放量會下降,美國CO₂排放量卻不減反增;從社會層面來看,亞洲國家中的臺灣、中國與日本有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若轉為美中貿易戰,模擬結果顯示,對美國經濟較為不利;在環境影響方面,中國與全球CO₂排放量都會增加;在社會影響的部分,亞洲國家中的南韓所得分配惡化。
 

關鍵結果
  • 經濟影響:在對等關稅下,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美國在2030年GDP相較基準情境減少0.40%;亞洲國家的經濟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以南韓為最(-1.33%),臺灣次之(-0.56%),再來是中國(-0.47%)。若轉為美中貿易戰,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略增(-0.50%),中國的負面影響稍緩(-0.32%),其餘亞洲國家的經濟負面影響皆大幅下降
     
  • 環境影響:在對等關稅下,全球CO₂排放量下降約29百萬噸CO₂;美國CO₂排放量不減反增;亞洲國家CO₂排放量皆下降。若轉為美中貿易戰,全球CO₂排放量增加約9百萬噸CO₂;美國CO₂排放量減少,而中國CO₂排放量增加
     
  • 社會影響:在對等關稅下,亞洲國家中,臺灣、中國與日本所得分配惡化,南韓的所得分配改善。若轉為美中貿易戰,中國的所得分配改善,日本與臺灣所得分配惡化稍減,南韓的所得分配惡化
     
1. 緒論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了一項全面性的關稅政策改革,旨在縮小美國長期面臨的貿易逆差,川普總統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自2025年4月5日起,對所有國家加徵10%基礎關稅;同時,針對美國對其存在重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實施更高的「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累計稅率達54%,對臺灣、南韓與日本的稅率分別為32%、25%與24%,該政策原訂於2025年4月9日生效(The White House, 2025/04/02),現延緩90天至2025年7月9日,在此期間內,除中國外的所有國家皆僅加徵10%基礎關稅(The White House,2025/04/09)。

而後,美中貿易戰迅速升溫,截至2025年4月11日,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已達145%,中國則對美國加徵125%的報復性關稅。2025年5月7日,美中雙方各自宣布將派代表在瑞士舉行會談,2025年5月12日雙方達成協議,各將關稅稅率降低115%,即美國對中國之關稅稅率為30%,中國對美國之關稅稅率為10%,美中緊張關係似有緩解。然而,僅僅三周後,雙方衝突再次激化,2025年6月5日,美中元首熱線,並將於2025年6月9日在英國倫敦啟動第二輪談判。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每年於4月與10月定期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在2025年4月最新一期報告中指出,受美國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的貿易戰升級與政策不確定性攀升影響,全球經濟動能明顯趨弱。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至2.8%,較1月更新報告調降0.5個百分點,遠低於2000至2019年平均的3.7%。各主要經濟體成長預測亦全面下調:美國與中國分別為1.8%與4.0%(下修0.9與0.6個百分點);歐元區、日本與南韓分別為0.8%、0.6%、1.0%(下修0.2、0.5與1.0個百分點);台灣則預估為2.9%。IMF並警示,貿易政策高度不確定將加劇全球金融與社會風險,而在政策空間受限情況下,恐進一步削弱中期成長潛力。
 

2. 情境說明
  • 基準情境(BAU):假設在既有的法律、規範與政策下,市場與資源的運作一如往常。
     
  • 等關稅情境:美國對所有國家加徵10%的基礎關稅,並對美國貿易逆差較大之國家加徵個別較高的對等關稅(2025年4月2日);加拿大與墨西哥適用美墨加協定(USMCA) 0%關稅;鋼鐵、鋁、汽車及汽車零組件各國皆適用先前訂定之25%關稅。
     
  • 美中貿易戰情境:美國對中國關稅145%(2025年4月10日),並對其他國家課徵10%關稅;中國對美國課徵125%的報復性關稅(2025年4月11日)。
     
3. 模擬結果

表1 統整主要經濟體之模擬結果,圖1 為2030年各國GDP相較BAU變動率,顯示:

對等關稅情境下,

  •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CO₂排放量亦下降
    • 2025年全球GDP成長率相較BAU下降0.12%,2030年全球GDP相較BAU減少約1,118億美元(-0.16%),2030年全球CO₂排放量亦減少約29百萬噸CO₂
       
  • 美國經濟有負面影響,CO₂排放量不減反增
    • 2025年GDP成長率相較BAU小幅下降0.05%,2030年GDP相較BAU減少約579億美元(-0.40%),2030年CO₂排放量反增約2百萬噸CO₂
       
  • 亞洲國家的經濟受到較大負面影響,以南韓為最、臺灣次之、再來是中國,CO₂排放量亦有所減少。在所得分配方面,臺灣、中國與日本的所得分配惡化,南韓的所得分配改善
    • 南韓2025年GDP成長率下降1.77%,2030年GDP相較BAU減少約152億美元(-1.33%),2030年CO₂排放量亦減少約4百萬噸CO₂
    • 臺灣2025年GDP成長率下降0.62%,2030年GDP相較BAU減少約26億美元(-0.56%),2030年CO₂排放量亦微幅減少約1百萬噸CO₂
    • 中國2025年GDP成長率下降0.44%,2030年GDP相較BAU減少約623億美元(-0.47%),2030年CO₂排放量亦減少約19百萬噸CO₂
       
  • 加拿大與墨西哥受益於0%關稅的美墨加協定(USMCA),經濟有正面影響
    • 加拿大與墨西哥2030年GDP相較BAU分別增加0.50%與0.21%
       
  • 沙烏地阿拉伯與歐洲國家因被課徵相對較低的關稅稅率,經濟亦有正面影響
    • 沙烏地阿拉伯被課徵關稅10%,2030年GDP相較BAU增加0.25%
    • 歐盟被課徵關稅20%,英國被課徵關稅10%,歐洲國家2025年GDP成長率微幅增加0.02%,2030年GDP相較BAU增加約289億美元(+0.18%),2030年CO₂排放量亦微幅增加約2百萬噸CO₂

美中貿易戰情境下,與對等關稅情境相比,

  • 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增加,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稍減
  • 南韓、臺灣等亞洲國家的經濟負面影響大幅減少,日本經濟亦轉為正面影響
  • 中國的所得分配改善,日本與臺灣的所得分配惡化稍減,南韓的所得分配惡化
  • 加拿大、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與歐洲國家的經濟正面影響減少

表1 主要經濟體之模擬結果統整表

情境區域/國家2025
GDP成長率
(相較BAU)
2030
GDP
(百萬美元,
相較BAU)
2030
CO₂排放量
(MtCO₂,
相較BAU)
2030
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
(相較BAU)
(註1)
對等關稅
情境
全球-0.12%-111,800
(-0.16%)
-29
(-0.07%)
N/A
美國-0.05%-57,880
(-0.40%)
+2
(+0.05%)
N/A
歐洲+0.02%+28,864
(+0.18%)
+2
(+0.07%)
N/A
中國-0.44%-62,293
(-0.47%)
-19
(-0.13%)
+0.023%
日本-0.28%-11,064
(-0.26%)
-2
(-0.15%)
+0.022%
南韓-1.77%-15,165
(-1.33%)
-4
(-0.47%)
-0.011%
臺灣-0.62%-2,590
(-0.56%)
-1
(-0.33%)
+0.040%
美中貿易戰
情境
全球-0.06%-71,154
(-0.10%)
+9
(+0.02%)
N/A
美國-0.21%-71,873
(-0.50%)
-3
(-0.07%)
N/A
歐洲+0.08%+29,529
(+0.19%)
+4
(+0.14%)
N/A
中國-0.39%-41,554
(-0.32%)
+10
(+0.07%)
-0.278%
日本+0.10%+507
(+0.01%)
-0.1
(-0.01%)
+0.016%
南韓-0.48%-4,728
(-0.41%)
-0.7
(-0.08%)
+0.005%
臺灣-0.16%-346
(-0.07%)
-0.2
(-0.06%)
+0.003%
註1: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是將最高20%所得組之所得除以最低20%所得組之所得的倍數,倍數越大,所得分配越不均。若相較BAU為正值,表示所得分配惡化;若相較BAU為負值,表示所得分配改善。


圖1 2030年各國GDP相較BAU變動率

此圖模擬2030年對等關稅與美中貿易戰兩情境下,各國GDP變化地圖,顯示影響程度。

表2 為2030年主要經濟體前幾大受影響產業,顯示:

對等關稅情境下,

  • 美國受到較大負面影響的產業為機械設備、汽車及汽車零組件、電機工程與儀器、農業,而紡織及其製品、石油及煤製品的產值有正面影響
    • 美國以外多數國家的紡織及其製品皆面臨較大的負面影響
       
  • 歐洲機械設備、電機工程與儀器、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會因此受益較多, 但汽車及汽車零組件、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會受到微幅負面影響
     
  • 亞洲國家機械設備、電機工程與儀器、電子零組件是主要面臨較大負面影響的產業
    • 交通運輸工具方面,日本的汽車與汽車零組件與臺灣的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有微幅正面影響,而南韓的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 能源方面,臺灣燃氣供應有較大負面影響;中國油氣有微幅正面影響
    •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方面,臺灣南韓皆有微幅正面影響

中美貿易戰情境下,與對等關稅情境相比,

  • 美國受到較大負面影響的產業除了上述所提產業,另有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
     
  • 美國以外多數國家的紡織及其製品依然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 中國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農業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但塑膠、橡膠、電子零組件有正面影響
     
  • 日本、南韓、臺灣機械設備、電機工程與儀器、電子零組件仍然是主要面臨較大負面影響的產業
    • 日本農業、食品、飲料、煙草亦有些微負面影響
    • 南韓汽車與汽車零組件、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都有負面影響;相反地,臺灣汽車與汽車零組件有負面影響,而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有正面影響
    • 臺灣南韓的基本金屬皆有正面影響

表2 2030年主要經濟體前幾大受影響產業
(產值相較BAU變動率)

國家對等關稅情境美中貿易戰情境
負面影響正面影響負面影響正面影響

美國

機械設備 (-6.36%)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1.39%)
農業 (-1.28%)
電機工程與設備 (-1.26%)
紡織及其製品 (+5.64%)
石油及煤製品 (+0.93%)
機械設備 (-5.51%)
電子零組件 (-2.62%)
電機工程與設備 (-2.37%)
基本金屬 (-2.31%)
紡織及其製品 (+4.18%)
石油及煤製品 (+0.65%)

歐洲

紡織及其製品 (-1.88%)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1.81%)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0.90%)
機械設備 (+4.77%)
電機工程與設備 (+1.90%)
基本金屬 (+1.47%)
電子零組件 (+1.19%)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1.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0.67%)
紡織及其製品 (-0.33%)
機械設備 (+3.44%)
電機工程與設備 (+3.70%)
基本金屬 (+1.42%)
印刷業 (+1.06%)
電子零組件 (+1.01%)

中國

紡織及其製品 (-2.47%)
印刷業 (-1.33%)
機械設備 (-0.87%)
油氣 (+0.08%)紡織及其製品 (-2.96%)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 (-1.17%)
農業 (-1.13%)
塑膠、橡膠 (+1.63%)
電子零組件 (+1.38%)

日本

電子零組件 (-2.55%)
電機工程與設備 (-2.18%)
基本金屬 (-1.11%)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0.90%)農業 (-0.68%)
電子零組件 (-1.60%)
食品、飲料、煙草 (-1.38%)
電機工程與設備 (-1.07%)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1.49%)
紡織及其製品 (+0.80%)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0.58%)

韓國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10.40%)
電機工程與設備 (-4.53%)
機械設備 (-4.26%)
紡織及其製品 (-4.21%)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 (+0.06%)
農業 (+0.05%)
其他交通運輸設備 (-2.62%)
汽車及汽車零組件 (-1.59%)
紡織及其製品 (-1.16%)
食品、飲料、煙草 (-1.14%)
電機工程與設備 (-1.07%)
基本金屬 (+0.28%)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 (+0.14%)
農業 (+0.01%)

臺灣

紡織及其製品 (-2.70%)
機械設備 (-1.77%)
燃氣燃料 (-5.33%)
電機工程與設備 (-3.39%)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 (+0.2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0.13%)
紡織及其製品 (-1.63%)
機械設備 (-1.49%)
電機工程與設備 (-1.48%)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0.26%)
印刷業 (+0.24%)
基本金屬 (+0.22%)
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 (+0.19%)

 

4. 結論

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層面廣泛,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挑戰。本團隊應用E3ME模型,模擬全球貿易關係的可能轉變,評估其對各國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該政策會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亞洲國家首當其衝;而因經濟成長放緩,全球CO₂排放量亦會下降;另外,須注意可能有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
 

參考資料

1. IMF (2025/04/2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25.

2. The White House (2025/04/02). Regulating Imports with a Reciprocal Tariff to Rectify Trade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United States Goods Trade Deficits - The White House

3. The White House (2025/04/09). Modifying Reciprocal Tariff Rates to Reflect Trading Partner Retaliation and Alignment - The White House
 

E3ME模型

E3ME模型(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Macro-Econometric Model)是一個國際知名之全球總體經濟計量模型,最新版本涵蓋共71個國家或區域,各區域包含44個產業資料,可逐年模擬各國經濟、能源與環境變數之數值至2060年。

E3ME模型由英國劍橋計量研究中心(Cambridge Econometrics)開發,旨在評估經濟、能源與環境政策的短期與長期影響,據以提供實證分析與決策建議,已被廣泛應用於歐盟、英國及世界許多國家的相關政策評估。

本團隊自2017年起引進E3ME模型,逐年完善與更新模型資料,並擴充多項模型功能,包含所得分配的影響、雙邊貿易、及碳邊境調整機制等。本團隊過去應用E3ME模型,完成多項政策影響評估,並發表相關著作。
 

E3ME模型的優勢
  • 具有詳盡的國家與產業資料:許多政策涉及全球各國間的互動,因此,E3ME模型的詳細分類資料,使我們可以針對各別區域及其產業做細緻的分析
     
  • 利於分析短中期動態調整過程:E3ME模型的理論基礎是透過歷史資料進行實證估計,可以分析政策或外生變動的短期與長期影響,且其誤差修正的設定利於捕捉變數趨向長期均衡時之短中期動態調整過程
     
  • 涵蓋能源與環境系統:與單獨的經濟模型不同,E3ME模型可以分析全球經濟、能源系統與溫室氣體排放量之間的交互作用
     
  • 強調技術進步的動態發展:E3ME模型連結未來技術轉型模型(Future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s, FTT),利用工程技術資料,建構主要產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動態演化過程,以預測不同產業部門的技術變動
     
  • 考慮創新投資的效果:E3ME模型是基於後凱因斯學派與熊彼得(演化)經濟學,假設經濟體中仍有閒置資源,因此政策帶動的創新投資對經濟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會被納入考量
     
為什麼E3ME模型適合用於評估川普關稅政策?
  • 多國與多產業的貿易關係變動:川普關稅政策涉及多國與多產業的貿易,對所有國家的經濟、環境與社會都會產生影響。E3ME模型具有的詳盡的國家與產業資料,使其適合進行多方面的影響評估分析
     
  • 高度實證價值:由於E3ME模型是根據歷史資料,以實證估計結果直接反應調整過程,現在的決策會受過去的決策限制或影響,因此,可以得到更符合現實的模擬結果

與農委會台中農業試驗所合作進行田間試驗,有助於未來農民選擇種植之低氮肥之水稻品種

田間試驗照片

開發試驗模組,有助於未來優化未來太陽光電技術與製程

製程示意圖1
製程示意圖2

公視「我們的島」播放永續計畫針對氣候變遷情境下台灣乾旱與水資源衝擊評估之成果

成果影片圖1
成果影片圖2